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从青衣到大屿山向新机场的干线上有两座跨海大桥:一座是自青衣到马湾的青马跨海吊桥,一座是马湾到大屿山的汲水门跨海斜拉桥。青马吊桥从1992年5月25日到1997年4月22日竣工,历时近5年交会使用,全长2160米,主跨1377米,吊桥高206米,有6万多条主缆钢绳,总长16万公里,可绕地球赤道4周,全部结构钢总重量达5万吨。桥身呈六角形,分上下两层。上层有双向6条汽车道,下层是有盖行车通道,其间有两条铁路路轨和两条汽车道,铁路两旁备有紧急人行道,以供应急之需。桥面距海面62米,巨型海轮通航无阻。大桥可承受180吨重的车辆行驶,寿命可达120年。桥装有地震、温度、压力、位移、重量、风速等感应仪器,及时掌握险情,以备驾驭。即使遇到时速为300公里的强大台风,这座大桥也会岿然不动。当今世界上主跨1000米以上的吊桥仅有5座,其中英国的亨伯桥主跨为1410米,虽然较青马桥长了一些,但只有4条汽车道,且无铁路;金门桥主跨仅为1280米,有6条汽车道,变无铁路,因此青马大桥是全世界最长的公路、铁路两用跨海吊桥,可以说忝居榜首,独占鳌头。
汲水门大桥全长820米,主跨为430米,桥塔高150米,距离海面47米,其规模较青马、亨伯、金门都逊了一筹,但在全球斜拉桥行列中,却是最长的铁路、公路兼备的斜拉桥。青马桥、汲水门桥姐妹一双,风骚独领。
联曰: 青螺闪处青衣振;
玉带飘时玉马腾。
联语写吊桥功用。上联写岛:“青螺”喻青衣、马湾、大屿诸岛。“闪”,形容青螺光芒闪动,灿灿生晖,喻交通畅达,经济繁荣,一派蓬勃生机。“青衣振”,言青衣岛得以振兴。下联写桥:“玉带”喻青马大桥。“飘时”,言大桥告竣,如玉带飘拂在碧海之上。“玉马腾”,言马湾从此腾飞。上下联前半句写因,后半句写果,前因后果,突出主题。联中比喻生动,色彩鲜明,复字成趣,言简意赅。
联曰: 举紫荆,自治频添三分色;
骑青马,回归更上一层楼。
联语写人文。上联写港人治港:“举紫荆”,言港人高举镶有区花紫荆花的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