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亦名彩虹桥,位于江西省婺源县清华古镇星江之上。廊桥始建于宋朝,五墩四孔,长 140米,宽7米。桥面建有长廊,全用木榫联接,无一铁钉。廊上有100多根木柱,将桥外风景分隔开来,宛如天然取景镜框。桥中设有大禹神位,并置三副石质桌凳,供游人休息之用。坐在座北朝南的桥栏上,还能欣赏到日出日落时红霞满天的壮景。桥南端立有几块历经沧桑的石碑,捐助修桥的人名依稀可见。桥名“彩虹”取自唐诗,“双桥落彩虹,两水夹明镜”之句。古来镇头镇尾各有一座廊桥,富有诗情画意。可惜在80年代被拆除了一座。现存的这一座虽经千年的风风雨雨,依然透出古风。
联曰: 红日醉游人,西坠东升观壮景;
彩虹陶过客,南来北往赏长廊。
联语写廊桥功用。上联写“游”:登上桥头,可以观赏红日“西坠东升”的壮景。下联写“过”:彩虹般的长廊可以接待“南来北往”的过客。一“醉”一“陶”反映廊桥姿态优美,功能广大。联中以“南”、“北”对“西”、“东”,用方位词相对,工巧贴切,联趣横生。
联曰: 画意添江上长虹,鲁艺鲁风、神工神韵;
诗情溢桥头旧屋,仪容仪态、古色古香。
联语盛赞廊桥。上联写长虹,即写桥。下联写旧屋,即写廊。上下联前一句写“长虹”、“旧屋”增添了“画意”、“诗情”,夸赞其构造之精美。后两句用联中联的排比手法,形容廊桥具有鲁班的艺术风格和神匠的工程韵味,描绘其朴素端庄的雄姿雅态,进一步赞美歌颂。联中复字相对,趣味颇浓。
联曰: 月色此地浓,实意抚今,水面水心双明镜;
风光这边好,真情追昔,庄头庄尾两彩虹。
联语写桥景。上联用“双明镜”比喻桥身、桥影,一个“浓”字透出廊桥的精美绝伦。下联用“两彩虹”作比喻,道出桥姿的优雅。一个“好”字,指出因为有了廊桥,才使古镇风光更加秀丽。“抚今”赞盛世。“追昔”感叹如今只剩下一彩虹了,欲双虹再现,只有寄希望于来者了。
联曰: 江上展雄姿,堆起玉板青石,欣闻四孔五墩千岁月;
镇头呈美貌,引来红男绿女,乐见一廊三桌百镜头。
联语写廊桥规模。上联写外部构造:首句概述,下两句具体描述。“玉”和“青”表所用材料,言桥之坚固。“四”、“五”、“千”,反映廊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下联写内部设施:先概述,再描述。“红”和“绿”表所游之人,反衬廊桥之美。“一”、“三”、“百”言此桥非一般桥梁,而是一座桥、廊两用、设备齐全的风光观赏桥。“百镜头”既写实,即桥柱分为一百个镜框,又写虚,反映游人摄取镜头之多。联语巧用数字相对,诱人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