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秀
-经典日志-情感日志-伤感日志-心情日志-搞笑日志-唯美日志-亲情故事-爱情故事-友情故事-职场故事-励志故事-人生故事-哲理故事-校园故事-名人故事-
文章搜索:   热门搜索: 励志  人生  爱情  搞笑  口号
当前位置:励志秀> 故事> 历史故事> 文章内容

“泰坦尼克”号沉没记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8-08-29 16:19

1992 年12 月,法国政一府在美国、法国和英国的主要报纸上刊登了一则醒目的招领启事:80 年前在北大西洋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巨轮,1985 年被法国海运研究所打捞队发现。经长达7 年的水下搜寻,现一共打捞上来价值4 百万英镑的工艺品1800 件,请这些工艺品的主人或其家属前来法国认领。许多遇难者家属及少数至今尚健在的幸存者闻讯后,纷纷赶到为工艺品恢复昔日光彩的法国电气公司,认领这些沉睡海底达80 年之久的珠宝、手表、钱币、发夹等。

他们睹物思人,不禁潸然泪下。年迈的幸存者更是打开记忆的闸门,人类航海史上那最为悲壮的一幕重又浮现在他们的眼前..1912 年4 月10 日,英国昆士顿港人山人海,乐队高奏欢送曲,英国银星航运公司的巨型客轮“泰坦尼克”号一声长鸣,缓缓驶离喧闹的港口,开始它那前往纽约的处一女航。“泰坦尼克”号是大英帝国的骄傲,它长达882.5 英尺,宽92.5 英尺,排水量为4.5 万吨,堪称当时最豪华、最巨型的客轮。

由于船体底部隔成30 多个防水密封舱,它的安全系数很高,即便船体扯开几十米长的裂口,轮船也不会就此沉没,因此,被誉为“永不沉没的超级巨轮”。

“泰坦尼克”号的首航,引起世人瞩目。许许多多人都把能参加“泰坦尼克”号首次横跨大西洋的航行,当作人生幸事而炫耀。船票早就预订一空,1500 个舱位挤得满满的,加上船员1700 人,船上共有2235 人。

船长E ·史密斯站在船桥上注视着远方。这位胡须苍白、面目祥和的老人,在银星航运公司任职已达38 年,航海经验相当丰富。几年来,公司所有的新客轮都由他指挥首航。这次“泰坦尼克”的处一女航又由他挂帅,他更加感到自豪。这也是他最后一次为公司服务,准备此行归来便荣归故里。

这是一个近来少有的暖冬。凭着多年经验、他知道从极地漂来的流冰比往年多,因而他根据有关流冰的报告,特意为“泰坦尼克”号选择一条偏南的航线,而且严格执行新船务必慢速的规定,以每小时22 海里的速度航行,但最终仍在劫难逃。

4 月14 日,航行进入第5 天,“泰坦尼克”号已接近加拿大的纽芬兰岛。

从早上起,天气开始转坏,太一陽一蒙上了一层薄雾。据无线电报告说,纽芬兰附近是一片雾区。这儿又是零星冰山的出没地区,船长和大副整天都站在船桥上,不时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傍晚时分,接到一份有关流冰的报告,其中离“泰坦尼克”号最近的流冰也在250 海里以外,对“泰坦尼克”号的航道毫无威胁。同时天空开始放晴,雾气也开始消散。劳累了一天的史密斯船长,吩咐部下多加小心,增加监望人员后,便回舱休息了。巨轮以每小时22 海里的速度前进。整条船灯火辉煌,大厅里乐队演奏着优美的音乐,旅客们正在参加抵达纽约前的最后一场舞会。

晚上10 点,大副默多克到驾驶室接二副莱托勒的班。他们在驾驶室朝外望去,天空繁星闪烁,海面平静如镜,从地平线上射一出一道半明半暗的银光。

他们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经常有可能出现冰山,便增派了水手远望监视。

不幸的是,这时海面上一丝风也没有,站在远望台上的水手很难发现远处的冰山。如果有风,冰山处就会掀起汹涌的波涛,人们就能及早发现。

更为糟糕的是,有一封生死攸关的关于流冰的电报几十分钟前就扔在发报室的桌于上,而没有及时上报。9 点40 分,发报室主任约翰·菲利浦就收到一封发自“麦萨巴”号轮的电报。这艘在“泰但尼克”号正前方航行的轮船,电告“泰但尼克”他们已发现冰山,并再三强调:“所发现的冰山和流冰群巨大,望多加注意/菲利浦这里正忙于替船上富豪向纽约拍电报,联系接船事宜,而无暇将电报送交驾驶室。何况,他在一天中这类有关冰山的电报已接到多份,“麦萨巴”号的这封电报也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而且,菲利浦并不知道“泰但尼克”号此刻所在位置,也就不能意识到“麦萨巴”号所发现的冰山近在眼前,非常危险。他顺手把这封电报扔到旁边的桌子上,又埋头拍发旅客电报。他打算等有时间再去送这份电报,可是,他永远也等不到这个时间了。灾难正凶猛地向“ 泰但尼克”号袭来。

这天晚上,大副默多克格外警惕,深夜11点30分,他依;日站在船头栏杆旁,目不转睛地观察着海面。他甚至命令管理员熄掉前舱口的灯光,因为从那里透出的灯光有碍他的观察。

水手弗里德利克·弗利特在桅楼守望台直视前方。突然,一座小山似的巨大冰块。凸出海面足有四五十英尺高,赫然出现在轮船前方。弗利特毫不犹豫地冲向警钟,连续敲响三次,通报船员有险情。接着他又抓起守望台的电话,向驾驶舱大声惊呼:“冰山!就在正前方!”

与此同时,默多克也看到了这个横在船前的庞然大物,他迅即扑向传令钟,发出“停车”信号,同时还朝舵手罗伯特大声喊道:“右满舵!”

罗伯特使尽全身力气旋转舵轮,并瞅了一眼瞭望台上的大钟,时针正指向11点40分。冰山离船还有400米,而巨轮仍以每小时22海里的速度前进着,用不了40秒钟就会同冰山迎头相撞。

默多克再次下令:“停车,全速倒车!”但这艘超级巨轮反应太慢了,一时不能停下来。转眼间,船头已从斜里冲向冰山。巨大的船体紧紧地挤着冰山,擦身而过。一阵轻微的震颤从船头传向船尾。冰山在水里的突出部分像一把利刃,借着轮船巨大的碰撞力,刺入船体,划开一道长达300英尺的口子,发出一声如同划玻璃的咝咝声。裂缝贯穿3个底舱和两间锅炉房。

眼望着甩在船后的冰山,默多克惊魂稍定地说:“也许躲过去了吧?”

头等舱的旅客还不知道灾难已经降临,他们扶着栏杆好奇地观看着冰山从船旁擦过。二等舱的旅客听到了轮船与冰山的撞击声,那声音就像撕一开一条长布条。大块的冰渣掉进开着的舷窗口。在统舱的主要是一批移民,他们完全感觉到碰撞的影响:一个个被震得东倒西歪,顿时变得惊恐不安。

这艘巨轮的设计者托马斯·安德鲁也在船上,他听到撞击后,马上来到驾驶室,正好碰到闻讯赶来的船长史密斯。他们商量了一下,安德鲁就带着一名修理工匆匆赶到底层甲板去检查。虽然所有的防水密封舱门都关得严严实实,但安德鲁发现轮船已毫无希望了。右舷至少有6个防水密封舱裂开了大口子,海水像瀑布一样灌进舱里,水深已达14英尺。

安德鲁设计师向船长汇报,说有300英尺长的船舷遭破坏,防水密封舱正一个接一个地崩裂,一抽一水已无济于事。船长不禁大惊失色,不相信会有这么大的破坏。安德鲁解释道:“从‘泰坦尼克’号的吨位和速度看,与冰山冲撞时所达到的力量等于73列火车运载力的总和。..”

这时,桌上的电话铃响了。水手长报告说:“船长,所有的一抽一水机都淹没在水中,防水密封舱的隔板已经崩裂,统舱的旅客可能已无法救出来了。”

船长放下电话,立即下令:“全体船员到甲板上集合!”于是,能离开岗位的船员都上了甲板。船长果断地向部下发出一连串命令:“现在情况十分紧急。水手们立即分头到各个缺口和锅炉房堵漏。救生队赶紧准备救生艇。

其他人要通知所有旅客穿上救生衣迅速到甲板上来。妇女儿童先上救生艇。

要告诉旅客,这只是应急演习,千万不要说出真实情况。如果人们都失去理智,充其量只能救出三分之一的人。”船员们立刻奔赴各自的岗位。有325 名船员和50 名高级船员都恪守职责,一直坚持到最后一刻,然后随轮船一起沉入海底了。

除统舱的旅客乱作一一团一,正在不断涌一入的水中挣扎外,三等舱以上的旅客还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不过,轮船机器突然停止工作,锅炉中的蒸汽从排气管中骤然喷一出,发出爆炸般的呼啸声,这也着实使人们开始惊恐起来:难道这艘超级巨轮也会沉没吗?

上层甲板的大厅里,舞会还在举行。客舱部主任冲进来,向乐队指挥示意停止演奏,高声宣布道:“女士们,先生们!遵照船长指令,我宣布应急演习开始,请各位赶快穿上救生衣到甲板上,请大家务必保持镇定!”

彬彬有礼的服务员们捧来一叠叠救生衣,轻声细语地请大家穿上,到甲板上去。这时,蒸汽的轰鸣声还在敲打着人们惊恐的神经。服务员们泰然自若地解释道:“这只是临时停车,船需要小修一下,几小时后我们会启航的。”

旅客们有的穿着一毛一衣,有的穿着睡袍,有的穿着晚礼服,陆陆续续聚集到甲板上。他们凭借着探照灯光好奇地注视着吊在铁杆上的救生艇,有几艘艇已放到海面上了。女士们扶着栏杆往下看,是黑漆漆的波涛起伏的海面,吓得她们浑身颤栗。一个年轻的母亲带着两个孩子站在船舷,犹犹豫豫地对帮助她上艇的船员说:“这真的是演习吗?能不能把孩子留在船上?下面太冷啦!”船员语气温和地劝说道:“太太,把他们带上吧,下面更安全。”

一艘又一艘救生艇放到海面上。男人们都站在甲板上向它们挥手告别。

大副默多克站在船桥上,以恐怖的心情目睹着这一切。他对船长说:“船长,我们应该把真相告诉他们。”史密斯船长摇了摇头:“绝对不能说出真相,否则,会出现混乱局面。我们的救生艇不够,不可能大家都上艇。我经历过这种场面,没有比人们争相逃命更可怕的了。”

“泰坦尼克”号左右两舷各有8 艘木制救生艇和两只可折叠的帆布筏。

站在甲板上忧心忡忡四处张望的乘客们,他们并不知道,这20 艘救生船,如果满载,也只能乘坐1178 人,而船上却有2235 人。英国运输部没有规定客轮要备有能装载所有人的救生艇,因为他们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尤其像“泰坦尼克”这类超级巨轮,足可抵御海上的一切风险。

与此同时,报务室主任菲利浦正按照船长的命令,一刻不停地向附近所有轮船发出求救信号CQD 。电报说:“ ‘泰坦尼克’号在北纬41°46 ′、西经50°14 ′遭到冰山撞击,船体破裂,紧急求救!”

这是一条震惊世界的电文!当晚,大西洋洋面过往船只很多,但不少船只没有来营救,它们不是因为没有收到“泰坦尼克”号的求救信号,就是因为距离太远而无能为力。

“泰坦尼克”号的姊妹船“奥林匹克”号正在500 海里以外向相反方向航行。当它收到电报后,立即回电询问,要求报告具体情况。菲利浦再次电告:“ ‘泰坦尼克’号致电‘奥林匹克’号:情况非常危急,我们正把妇女送上救生艇。”

“奥林匹克”号船长叹了一口气:“上救生艇了。看来它正在下沉。”

他一面叫报务员回电,一面下令掉转船头,点燃每一只锅炉,不顾一切地向“泰坦尼克”号赶去。但是,不管“奥林匹克”号作出多大努力,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离“泰坦尼克”号最近的美国轮船“加利福尼亚人”号,在从伦敦开往波士顿的途中因遇冰山而停在距“泰坦尼克”号仅5 英里之处,可是它的报务员在晚上11 点钟就停止工作而没收到求救信号。

丘纳德轮船公司的一艘旧船“卡帕西亚”号离“泰坦尼克”号80 海里。

报务员拿着收到的呼救电报叫醒船长亚瑟·罗斯特伦,罗斯特伦睡眼朦胧,压根儿不相信:“ ‘泰坦尼克’号遇难?这不可能。它可是一艘超级大船呀!

小伙子,你没弄错吧?”报务员立即回电菲利浦要求证实,事实确实如此。

罗斯特伦船长于是命令“卡帕西亚”号掉转方向,以每小时24 海里的速度前往营救。即使“卡帕西亚”还是条新船时也没以这么高的速度行驶过。进入冰山区,罗斯特伦也拒绝减速。“卡帕西亚”号左避右闪,绕过一座又一座冰山,全速向“泰坦尼克”号冲来,就像一个一精一疲力竭的马拉松运动员在作最后冲一刺一样。

再说“泰坦尼克”号上的信号员乔治·桑姆斯·罗欧,当船撞冰山时,他正站在船尾担任观察哨。一个小时过去了,他仍坚守自己的岗位,对轮船即将沉没的危险竟毫无觉察。后来,他偶尔发现有艘救生艇在海面上,急忙打电话告诉船桥,才知道轮船出事了。史密斯命令他立即带上信号火箭到船头来,向附近的“加利福尼亚人”号发信号。乔治把装火箭的箱子翻了个底朝天,怎么也找不到一支表示遇难的红色火箭,只有庆典用的白色火箭。他向船长请示怎么办,船长沉吟了一下说:“把白色火箭都放了吧!放总比不放好。”

耀眼的白色闪光在“泰坦尼克”号上空倏然升起,每隔两三分钟放一支。

“加利福尼亚人”号上的两位船员远远地看见了信号,但他们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他们叫醒船长罗德。罗德看了看那白色的闪光,认为是这艘豪华客轮上举办晚会而放出的焰火、便掉头回舱房睡觉去了。他的这一举动,使他永远背上了见死不救的坏名声。

随着救生艇一只只地放下海,人们逐渐意识到“泰坦尼克”号真的出事了。甲板上开始出现混乱的场面,有的人不听水手指挥,要强行登上救生艇,有的旅客却又爬下救生艇,去取放在船舱里的贵重物品。但二副莱托勒,这位在海难中唯一幸存的高级船员,立刻率领船员有力地制止了混乱。他不讲情面和身分,严格执行只有妇女和儿童才能上救生艇的规定。乘坐这艘豪华巨轮的百万富翁有十几名之多,但都只是妻子和儿女上救生艇,本人则留在船上。法国金融家阿斯特,他怀孕的妻子上了救生船,自己却最终葬身鱼腹。

纽约梅西大百货公司老板的妻子舍不得离开老伴,结果夫妇俩双双遇难。此外,瑞士铜矿巨头古根海姆,以其名字为哈佛大学图书馆命名的大亨魏登纳也都葬身海底。因此,乘坐救生艇的工作一直井然有序地进行着。除有几名装扮成女人的男子混在其中外,救生船上坐的都是妇女儿童和随船水手。只是由于时间紧,大多数救生船并没坐满。

凌晨2 点05 分,最后一艘救生艇放到海面上。1500 多人,绝大多数是男人,绝望地站在甲板上,眼望着他们的妻子儿女坐在救生船上,消失在冰原之中。

菲利浦拍发起新的呼救信号:“SOS,SOS,SOS, ‘泰坦尼克’号船头迅速下沉..SOS... “泰坦尼克”号是世界上第一艘发出SOS 信号的轮船,从此,海上呼救信号便改成了SOS。

船上的管弦乐队一直站在甲板上,若无其事地演奏着乐曲,始而演奏爵士乐,后转而演奏“伦敦德里的空气”和赞美诗“秋天”这两首曲子。

“泰坦尼克”号显然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了。冰冷刺骨的海水漫上船头,冲进舱室。人们纷纷跳下甲板,游向在周围徘徊的救生艇。还有许多人跑向翘一起的船尾,只有这个地方还没有被一浪一打湿,聚集在这儿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想在这毫无生还希望的甲板上再多活几分钟。

2点10分,“泰坦尼克”号的船头已沉入水中,船越翘越高,又有一些人跳入海中,但大多数人依然留在船上,勇敢地面对死亡。史密斯船长把船旗卷起来,塞一进口袋,坚定不移站在远望台上,誓与轮船共存亡。这时,乐队改奏起圣歌。至此,船上仍然灯火通明。

2点15分,菲利浦发出最后一份电报:“ ‘泰坦尼克’号致电各船:发动机房进水,锅炉被淹没..CQD—CQD—SOS—SOS..” 突然,一声巨响,锅炉爆炸了。“泰坦尼克”号猛烈地震动着,船尾几乎直立于海面。一分钟后,船上乘客和船身一起迅速地滑一入平静的大海。百万富翁和贫苦移民一道葬身大海,最终成了平等的人。“泰坦尼克”号从撞上冰山到最后沉没,一共历时2小时40分钟。

救生艇上的人们眼睁睁地看着“泰坦尼克”号沉没。海面上到处都是呼救的人们,其中一些人被救生艇救起。船沉前来不及放的那两只帆布筏,此时与船脱开了,有些人幸运地爬上来,在海面上漂浮着。

一小时后,“卡帕西亚”号出现了。船长命令发射火箭,用信号告诉幸存者,它即将赶到现场。这艘勇敢的旧轮船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及时赶到出事地点,救起了713名幸存者。这一英雄业绩将名垂航海青史。

最终醒悟的“加利福尼亚人”号在天放亮时才赶到。“卡帕西亚”号将遇救者送往纽约市,让“加利福尼亚人”号留下来继续寻找幸存者,结果却一无所获。

在这个悲惨的夜晚,一共有1522人丧生,绝大部分男子汉都表现出临危不惧的大无畏一精一神,但也有一些贪生怕死之徒。陆军少校阿奇博尔德·巴特在一些男子企图挤上救生艇时,掏出手槍,大喝一声:“谁敢上就毙了谁!” 他后来是高唱歌曲沉入水中的。法国人纳瓦特利尔没告诉妻子就独自带两个小儿子上了“泰坦尼克”号,遇难的当晚,他把两个儿子送上救生艇,自己却与,“泰坦尼克”同归于尽。两个孩子得救后无人知道他们是谁家的孩子。

他那住在巴黎的妻子,并不知道丈夫把孩子带到哪儿去了。直到后来从报纸上认出两个孩子的照片。几个星期后,孩子们才回到母亲身边。这无疑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可是,银星轮船公司总经理布鲁斯·伊斯梅却是个怕死鬼。当最后一艘救生艇放下水时,他不顾一切地跳上去。他虽然从死亡中逃了出来,却永远生活在人们对他的羞辱与咒骂之中。

超级巨轮“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新闻媒介争相报道与此有关的线索和背景材料。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早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发生前14年,就有人极为详细地预言过。一位名叫摩根·罗伯逊的美国作家,在1898年出版了一部名为《泰坦》的小说。书中讲述了一艘被人称为永不沉没的超级巨轮“泰坦”号,满载富翁,在4月份从欧洲前往美洲的处一女航中,撞上冰山,沉入大西洋海底。同“泰坦尼克”号一样,小说中的“泰坦”号也没有足够的救生艇救下船上的2000多名乘客。“泰坦”号有24 艘救生船,“泰坦尼克”号只有20 艘。罗伯特虚构的这艘船长度为800 英尺,“泰坦尼克”号则是882.5 英尺。一切都是惊人的相似。于是,一些神秘的占卜家,把事件的发生归于伟大的预言。

而二副莱托勒事后却分析道:“一切都在和我们过不去。”的确,假如不是发生在如此暖和的冬天,假如不是一个无风的夜晚,假如报务员及时送交冰情电报,假如冰山没有特别锋利的突出部分,假如邻近的“加利福尼亚人”号上的报务员深夜不停止工作,或者船长能正确理解火箭信号,这场大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至少也不至于如此惨重。

“泰坦尼克”号巨轮是那个时代的一座丰碑。它的沉没,对当时的航运业是一次沉重的打击。然而,人们在灾难中所表现的悲壮一精一神,却在人类灾难史上树立起另一座丰碑。那是何等惊心动魄而又催人泪下的场面:在生死存亡之际,人们既惊慌又秩序井然,既胆怯而又英勇忘我;船员们恪守岗位,电气工程师始终让船上灯火通明,水手们始终在设法堵塞漏洞;男人们站立在甲板两旁,让妇女儿童登上救生船,而自己则冷静地等待着死亡;乐队演奏着优美乐曲,直至与巨轮一起被大海吞没..80 年过去了,这座丰碑仍将在死难者家属及幸存者心中永存,在全人类心中永存,并将永远激励人们在大灾大难面前临危不惧、英勇抗争,直至夺得最后胜利。

(陈石)


上一篇:日本大化革新   下一篇:萨拉热窝暗杀事件
其它相关文章
·埋在死灰中的古城
·最悲惨的劫机案
·凯撒遇刺
·押上断头台的国王
·萨拉热窝暗杀事件
·日本大化革新
·鸿门宴
·林肯遇刺
·真假沙皇沙皇
·慕尼黑奥运村惨案
最新发表文章
·埋在死灰中的古城
·最悲惨的劫机案
·凯撒遇刺
·押上断头台的国王
·萨拉热窝暗杀事件
·“泰坦尼克”号沉没记
·日本大化革新
·鸿门宴
·林肯遇刺
·真假沙皇沙皇
随机推荐文章
·水门事件
·鲁斯特驾机闯红场
·中国历史上惟一曾做过两国皇后的
·伦敦地铁大火灾
·日本大化革新
·宋教仁遇刺上海滩
·越南战争后美国性解放疯狂自拍照
·旧金山大地震
·古代中国男人泡妓女潜规则揭秘
·古罗马盛行娼妓文化 2万人城市开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本栏热门文章
·鸦片引起的战争
·最悲惨的劫机案
·埋在死灰中的古城
·揭秘慈禧的少女时代
·总统在政变中殉职
·安第斯山悲剧
·韩国客机被击毁真相
·伦敦地铁大火灾
·联合国秘书长之死
·霹露行胁
本栏精华文章
本栏推荐文章
·暴君博卡萨的末日
·霹露行胁
·拿破仑之死
·古罗马盛行娼妓文化 2万人城市开
·“兴登堡”号飞艇爆炸
·乾隆皇帝为何规定中秋节放假三天
·喀布尔的枪炮声
·韩国客机被击毁真相
·只有处女才能参加的斯威士兰裸舞
·布托走上绞刑架
Copyright 2017-2022 All Rights Reserved.